
每次家长群里聊“谁家孩子考了年级第一”股票投资公司,总有人感慨“这孩子天生聪明”,可我见过太多家长,自己窝在沙发刷短视频,却逼着孩子刷题到半夜,孩子考差了就骂“你怎么这么笨”,转头又羡慕别人家出学霸——其实哪有什么天生的学霸,不过是家长先活成了孩子的“加油站”。
我表姐家孩子去年考上重点高中,亲戚都夸“孩子争气”,只有我知道表姐付出了多少。孩子刚上初中时偏科严重,数学总拖后腿,表姐没骂过一句,反而把自己的工作之余全腾出来,陪着孩子一起看课本、做习题,不会的题就跟孩子一起查资料、问老师,甚至还报了成人网课补初中数学。有次我去她家,晚上十点多还看见母女俩在书桌前讨论几何题,表姐笔记本上的解题步骤比孩子的还详细。反观我邻居,天天逼孩子背单词,自己却连一本书都没完整读过,孩子写作业时她就在旁边刷短视频,声音开得老大,孩子抱怨两句还说“我供你吃供你穿,你还嫌这嫌那”——这样的环境,再聪明的孩子也难静下心来学习。
教育界常说“父母是原件,孩子是复印件”,这话真没说错。就像武亦姝,大家都惊叹她16岁就能背那么多诗词,却没看见她爸妈为了引导她,特意戒掉了手机电脑,每天陪她读古诗、玩诗词接龙。我小时候也特别不爱读书,我爸就把家里的电视遥控器收起来,每晚吃完饭就坐在书桌前看历史书,还故意把书里的故事讲给我听,慢慢我就跟着他一起读,后来还成了班里的“故事大王”。其实孩子就像镜子,你是什么样,他就会学成什么样,你天天抱着手机,却指望孩子爱学习,这不就是“双重标准”吗?心理学里的“代际传递效应”说的就是这个理,你身上的好习惯、坏毛病,都会悄悄传给孩子,所以想让孩子当学霸,先问问自己:你有没有做一个愿意学习的家长?
除了言传身教,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“托举”和“兜底”。去年冬奥会谷爱凌火的时候,很多家长问“为什么我家孩子就没这么优秀”,可谁又能像谷爱凌妈妈那样,为了支持孩子滑雪,每周开车8小时往返滑雪场?我同事老周的做法也特别戳我,他儿子高考时非要学艺术,家里亲戚都反对,说“学艺术没前途”,老周却跟孩子说“你想清楚就行,爸爸支持你,就算以后没走通这条路,家里永远是你的退路”。现在他儿子在美院成绩优异,还拿了奖学金,每次提起爸爸都眼含热泪。
可现实里太多家长反着来,孩子想报兴趣班,就说“没用,不如多补补数学”,孩子考试失利,第一句话就是“我早说过你不行”。我之前带过一个学生,特别喜欢画画,可他妈妈觉得画画耽误学习,把他的画笔全扔了,后来孩子变得特别自卑,成绩也一落千丈。其实“托举”不是要花多少钱,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,别用你的“经验”框住他的人生;“兜底”也不是无底线纵容,而是在他摔跟头的时候,别骂他“活该”,而是递一杯热水说“没关系,再来一次”。
有句话说得好:“生育不是恩,托举和兜底才是。”养孩子就像种树,你不能只想着让它结果,还得给它浇水、施肥,在它被风吹倒的时候扶它一把。现在很多家长总想着“鸡娃”,却忘了自己才是孩子最重要的“成长合伙人”。你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学习,孩子就会爱上学习;你愿意支持孩子的梦想,孩子就会更有勇气;你愿意在孩子失败时给个拥抱,孩子就会更有底气。
所以别再只盯着孩子的成绩了,先从改变自己开始,做一个爱学习、会支持的家长。记住股票投资公司,没有天生的学霸,只有愿意为孩子付出心血的父母,你今天的每一点努力,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铺路。
鑫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